汉代鎏金铜蚕
在收藏家协会举办的一期免费鉴宝节目中,笔者发现了一件精美的汉代鎏金铜蚕(见图)。此蚕形态生动逼真,扁圆长条形,长5厘米,有7条分明的节线。头部中间浮雕2个圆眼,两眼间有一凸线,上缘为额头阴刻状纹,边下沿施2个小乳状突,颈背部刻出形凸线纹,腰背部横刻两道凸纹,尾部向背部翘起,腹部素面无纹,刻工精致。尤其是丰满的鎏金,更突显出此蚕的珍贵。综上所述,可以判定此器应为当时的贵族或皇族珍爱之物。
中华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新石器时期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留下中华民族开始蚕桑的证据,这些证据中最突出的遗存就是各种材质的蚕。
例如根据20世纪30—80年代的考古发掘报告,在我国内蒙古地区出土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期的玉蚕。在河南、山东和陕西省出土大量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玉蚕。
考古所得是对古代社会进行实证研究的重要证据。大量出土的玉蚕,表明农业先民以蚕为图腾崇拜对象,这是揭开中华农耕文化秘密的重要钥匙。
其实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记载“武丁时省于蚕”占卜竟达九次之多,亦是蚕室非凡事的一证。由此可知,蚕室并非一般的生产场所,而是与原始宗教繁殖生育等重大事件紧密相连的地方。最初建立蚕室的目的并非单纯为了经济,而是与神明相关联。远古先民驯化桑蚕的目的应是崇拜与祭祀。他们认为蚕是一种通天的动物,进而把它当作神物崇拜。
在甲骨文中还有祭蚕神的卜辞,祖庚祖甲时卜辞中就有“贞元示五牛蚕示三牛十三月”这是祖庚或祖甲时某年十三月某日占卜,“祭元示上甲用五牛,祭蚕示用三牛”的卜辞,把蚕神与上甲并祭,可见当时对蚕神崇拜的程度。
Copyright ©2024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图书馆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米山路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