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周村论证“丝路之源”

2020年02月15日 15:39  点击:[]

来自史学界、考古学界、齐文化研究界的近30位专家、学者在山东淄博周村区联合发布一项学术研究报告,就齐国於陵(今周村地区)是丝绸之路丝绸的主要货源地和集散地、周村古商城是古代齐国丝绸文化的主要传承地和生产基地达成共识。

研讨会发布现场。冯维国 摄

周村在商代至战国时期称於陵,汉代以后称於陵县,隋为长山县,1945年始设周村市,今为周村区,为淄博市所辖。这一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为齐国腹心地区内的主要城邑,并拥有发达的纺织和丝织业,文献中不乏“於陵帛”名贵丝绸的记载。

《史记》称齐国丝绸为“冠带衣履天下”,丝纺贸易规模居各诸侯国之首,生产的丝绸种类有:罗、绫、绢、绣、帛等20余种。西汉时期在齐国故都临淄设有“三服官”,专供皇帝“春、夏、秋”专用的三服丝绸,使当地丝织技术盛达极峰。

周村现代丝绸企业里的生产场景。徐建彬 摄

此外,产自这里的丝绸在日本、中亚阿尔泰地区都有考古发现。与会学者认为,千丝万缕汇丝路,今周村地区理所当然的成为西汉时期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货源地和集散地,或可称为“丝路之源”。

五颜六色的纱线和古老的纺车。冯维国 摄

正由于丝路是一条财富之路,各民族和各国人民友好融合之路,当地国家级非遗项目“周村烧饼”,即起源于汉代,时称为“胡饼”。唐代这里发现有“摩尼教”碑,摩尼教当地也称为明教,今周村有明教寺,说明自汉代始这里就有欧洲商人和北方草原匈奴“胡人”在这里从事丝绸、茶叶、布匹、鞋帽等商贸活动。唐宋时期这里成为“市镇”,明清时期发展成一座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绸市街等街道构成的中国北方商业重镇及丝绸生产和贸易中心,是鲁商发源地。

周村大街上的“芯子”表演。徐建彬 摄

随着胶济铁路的开通,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周村与济南、潍坊同时成为开埠的城市。清末缫丝、纺织开始机器生产,清末民国年间周村的丝纺业盛达繁荣,出现了瑞蚨祥、谦祥益等著名商号和以孟洛川为代表的近代商业资本家,周村丝绸营销远至新疆、福建地区及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周村成为著名的丝绸生产基地和名符其实的中国北方丝绸文化中心。

周村旗袍文化节上的模特。徐建彬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名誉会长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震中,中国丝绸协会秘书长刘文全,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现海等学者还在周村实地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