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撬动古罗马帝国

2019年06月24日 08:31 图书馆网站管理员 点击:[]

丝绸是最早在欧洲热销的中国商品。中国丝绸制作精细,质量上乘,再加上运输艰难,故而价格不菲,被欧洲人视为无上珍品。价格昂贵的丝绸曾不仅带走了罗马的巨额财富,还引得罗马人屡屡为其开战,付出生命的代价。丝绸之于古罗马,大概与今日的石油之于中东一样,已经成了动辄关系到国家命脉的商品。

古罗马人对丝绸又爱又恨

中国的丝绸轻盈、精细,跟欧洲人惯常穿的亚麻和毛呢相比,色泽和触感简直是云泥之别。公元前1世纪时,罗马共和国巨头恺撒有一次穿着丝袍去看戏,光耀夺目、艳丽华贵的中国丝绸使在场的人目瞪口呆。人们沸腾了,贵族男女争相穿着丝绸衣袍以显示高贵的身份。

中国丝绸的价格被炒得几乎等同黄金,曾达到12两黄金才能买1磅丝绸的天价,绝对是有钱人才追求得起的高档奢侈品。

著名地理博物学家普林尼抱怨说,罗马每年至少有价值相当于今天2000万美元的黄金,在与印度、中国和阿拉伯半岛的生意中丧失,其中大多用来购买丝绸。以至于很多人担忧,丝绸会把罗马经济搞崩溃。

还有人觉得丝织品太薄透,有伤风化。为此,罗马元老院多次下令禁穿丝绸。但是,有钱人的爱美和奢靡之心又岂是法令禁止得了的?

到罗马帝国末期,公元301年,戴克里先皇帝不得不强制性地把中国生丝的价格规定得高高的,每磅约合274个金法郎,以期遏制丝绸消费。

丝绸之路是战事副产品

中国丝绸源远流长,丝织技术最早出现在5500年之前,人工养蚕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早在春秋战国时,发展农桑就成为许多国家富国强民的重要国策。当时丝绸已经被人带到国外。

据西方史书记载,罗马人第一次见到丝绸在公元前53年。与恺撒并称罗马“三巨头”的克拉苏由于在国内政治斗争中失利,负气率军出征东方,与西亚的帕提亚王朝开战。在著名的卡雷战役中,帕提亚人突然展开鲜艳的军旗,在明晃晃的太阳底下挥舞着。旗子耀眼刺目,晃得罗马军心大乱,仓皇溃逃,克拉苏本人也死于这场战役。据考证,那些鲜艳的旗子就是罗马人以前没见过的丝绸。

帕提亚位于波斯地区,与中国的交往始于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到119年,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和新疆两通西域。他本人没有到过帕提亚,但他派的副使去过。在给汉武帝的述职报告中,张骞将帕提亚翻译为“安息”,说,汉朝使者到达安息时,安息国王派了两万人迎接!

虽然学者们认为这个数字不靠谱,但从此,丝绸作为昂贵的国礼和重要贸易商品进入西亚。本意是为了军事战略的意图,却搞出个副产品——丝绸之路,这可能连张骞自己也没想到。彼时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官府有规模宏大的官营丝绸场;在民间,有丝织作坊甚至打出了品牌和知名度。丝绸品种多(包括绢、罗、纱等),产量大,当时给戍边的士兵们发的工资常常就是成捆成捆的平纹丝绸织物,士兵们可以与到长城关口来出售马匹和皮毛的游牧民族进行交换。

皇帝的馈赠和民间交换带来了丝绸之路最初的繁荣。很快,各国陆续派使前来和汉朝建立关系,中国人从此吃上了黄瓜和葡萄;中国的丝绸则开始源源不断地通过中亚、西亚销往欧洲。

谁赚走了罗马人的金子

罗马人因购买丝绸而流失的大量财富,其实并没有多少落到中国人手里。以唐代为例,丝绸运抵东罗马都城君士坦丁堡时,价格等同黄金;然而在高昌,每斤生丝仅相当于4钱黄金。

丝绸之路的路线几经变化,但主要如下:从长安(或洛阳)出发,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再跨越帕米尔高原,然后经中亚细亚的撒马尔罕到达波斯,再经波斯转运至罗马。走完全程大概要花一年的时间,但很少有人能走完全程,货物往往会被转手好多道。在丝绸产地中国,西域人赶着骆驼或驴,从中原商人手中交换来丝绸,大概一个奴隶可以换来41卷丝绸。到西州(今吐鲁番)后,商人们会把丝绸的价格上涨数倍。再往西走,到达关卡林立的两河流域时,波斯人会征收10%以上的过境关税。绝大部分人走到这里便打道回府,由波斯人把丝绸转卖到罗马。可见罗马的金子,多半是落入了西域商人和波斯人之手。

占着丝绸之路交通要道的波斯坐收渔利,成最大受益者。它的许多城市如木鹿、泰西丰、米底亚、巴比伦、苏萨等,都是丝路必经之地。公元226年,帕提亚被波斯萨珊王朝推翻时,中国已经陷入分裂战乱,陆路丝绸贸易受阻,波斯人又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南方进口大量生丝和素锦,进行织染加工,然后转手高价卖给罗马。为了保障货源,萨珊很注意跟中国搞好关系。北魏时,波斯使者到中国10次,隋唐时入使近40次,基本上都是官方贸易代表。“波斯胡”一直是丝路上最忙碌的外国商人,唐时,光扬州一城就曾活跃波斯胡商数千人。

丝绸终使东西方海路对接

波斯横在丝路要道上,等于扼住了罗马人的钱袋子。罗马人希望与中国直接贸易,但波斯人一直从中作梗,惟恐丝绸出产国与消费国接上头。

公元前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罗马。当时波斯还是帕提亚王国统治时期,甘英到达波斯湾一带,打算乘船去红海和叙利亚。波斯人故意说,海水宽广无边,如果遇上狂风大浪的恶劣天气,则要两年才能抵达彼岸,所以大凡渡海者要备足三年的食需;而且海中特别容易让人思乡,好多人抑郁而死。甘英听了之后忐忑不安,最后决定放弃。当然,有一点是波斯人没有告诉甘英的:其实去罗马还有一条陆路,完全可以不走波斯湾水路。

不过无论如何,经过几个世纪的接触,在第一个世纪的初期,中国的丝绸终于使东西方的海路通道对接上。

为了保障独家经营,中国向来把丝绸生产技术视为不外传的绝密。蚕卵、桑种和缫丝工都被严密管控,出境客商在边关口岸都要被搜身检查。

至于丝绸生产技术后来是如何泄露出去的,有好几种说法,流传最广的是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记录的一段传说:瞿萨旦那国(古于阗国,今新疆和田附近)原无蚕桑,听说东邻小国已有蚕桑丝织,便遣使东国求获蚕桑种子,但被东国君主回绝,并严令关守,禁止蚕桑种出关。瞿国无计可施,便谦恭备礼与东国求亲。东国君主为了睦邻友好,就答应了这门亲事。瞿国国王派使迎亲时,嘱咐迎亲者密告东国公主,瞿国没有蚕桑丝绸生产,请公主自带蚕桑种子来完婚,今后方能自制丝绸服饰。公主离开东国时,将蚕桑种子密藏于头上的帽子内,出境时,守将搜遍了所带物品,只是不敢检查公主的帽子,从而使桑树和蚕种带入了瞿国。

波斯人很快从于阗获得了丝绸生产技术,开始发展自己的丝织业,织造出类似中国细罗纱的织品。不过花样完全是萨珊式的联珠纹、对羊、对鸟、对树纹,富有异域风情。中国统称为波斯锦。5世纪后风行中西亚,甚至卖到中国西北地区和长安。

此时的欧洲人还不知道怎样获取那么细的线,后来两位僧人告诉拜占庭的查士丁尼大帝(公元526-565年在位),丝是由一种虫自然吐出来的,并承诺可以从中国偷出蚕卵。他们的目的地可能就是于阗。两年后,这两位僧人把蚕卵藏在竹杖的空心里,沿着高加索山路返回君士坦丁堡。这一年在西方史料记录中的是公元552年,欧洲本土开始生产丝绸,中国失去了丝绸生产的垄断地位,在唐宋时期,只能靠规模化生产把自己重新打造成最大出口国。

拜占庭与波斯为丝绸开战

拜占庭虽然有了丝织技术,但由于地理条件和种植的原因,还不能大量生产蚕丝,所以当地工场多半进行的还是加工业务。蚕丝的加工,成为拜占庭帝国一宗重要的收益。

罗马分裂以后的一百多年间,中国也一直处于分裂战乱中,不可能像西汉那样派出大批商队穿越中亚和南亚,去与西方贸易。拜占庭需要的中国丝绸,只能依赖波斯进口,所以拜占庭打破波斯垄断远东贸易之心始终不死,对波斯发动过9次战争,不料屡败屡战,只好心有不甘地继续接受波斯人的盘剥。

查士丁尼试过曲线救国,打算靠埃塞俄比亚帮忙,绕过波斯走红海向印度购买中国丝绸。结果被波斯人知道后以武力威胁埃塞俄比亚,只好作罢。由于两国关系恶化,一时间东罗马境内丝绸短缺,价格暴涨,1磅紫色的丝绸售价相当于现在4000美元以上,普通的1磅中国生丝涨到8个金宝石(约4.13克黄金)。查士丁尼代价惨重:每年付1.1万磅罗马金币给波斯,作为波斯继续供应丝绸的中介费。

公元568年,拜占庭又拉来突厥人做盟友。西突厥此时已经控制了西域诸国,成为丝路一霸。西突厥通过北齐北周获得了大量丝帛财物,也正想越过奸商波斯与东罗马直接交易。双方一拍即合决定由西突厥向拜占庭提供中国丝绸。波斯人得知后,照例从中作梗,甚至铤而走险鸩杀了突厥使团。这下祸惹大了,在西突厥的支持下,拜占庭于公元571年攻伐波斯,战争长达20年之久,未分胜负。

中国丝绸在欧洲成风潮

7世纪下半叶,阿拉伯人吞并萨珊后,把养蚕业传播到了整个地中海沿岸。12世纪十字军东征,南意大利王罗哲儿二世俘虏了2000名丝织工人,把他们带回意大利去养蚕、缫丝、织绸。到13世纪,热那亚、威尼斯和米兰都有了丝织业。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和中国的贸易再度活跃。从1580年到1590年,中国每年运往印度果阿的丝货为3000担,1636年达到6000担。

17世纪时,欧洲本土生产的丝绸在质量上已与中国货不相上下,但在贵族们心目中,只有用中国的丝绸才有面子。18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每年的丝绸进口量最多竟达75000余匹。利益驱动下,许多本土欧洲丝绸也开始绘制龙、凤、花鸟等中国传统图案,并且注明“中国制造”假冒中国原装进口。为了更好地进行仿造,欧洲各国丝织厂的丝绸画师甚至人手一本《中国图谱》。

如今从西安到伊朗以至罗马,坐飞机只需要几个小时,丝绸之于中国和欧洲的命运在跌宕的历史中已经改变。中国丝绸的奢侈品地位不再,但仍然是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制造”的代名词。有统计数据显示:来华旅游的外国人购买最多的中国商品就是——丝绸。

摘自《文史参考》2012年第18期 雷蕾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