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民族考古的专家称,中国古代西南地区的民族冲撞,可能曾导致“南方丝绸之路”在唐宋时期部分中断。
日前,记者随“探秘三星堆、寻访南丝路”科考队在“南方丝绸之路”重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考察时了解到,考古人员曾在这里发现众多“南方丝绸之路”的文化遗存,却唯独没有发现过唐宋时期的相关文物。
凉山州博物馆副馆长唐亮告诉记者,“南方丝绸之路”经过西昌地区的部分可能在唐宋时期中断过。
唐亮说,西昌地理位置重要,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灵关道、牦牛道的必经之地,现在也是沿成昆铁路、108国道从成都至昆明的中间站,处于川滇文化的交错地带。
据他介绍,考古人员在西昌所处的安宁河流域发现了许多汉墓和古遗址,足以证明,至少从战国到西汉、乃至两晋时期,这里有一条自北往南的民族迁徙通道,而“南方丝绸之路”对于西昌地区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沿这一通道传播了汉代文化。
“西昌处于唐中央政权与当时南诏、大理国管辖范围的交界处,但在唐宋时期,几种文化都没有在这里留下痕迹,而是很快就消亡了。”唐亮说,“对于这一点,我们到现在还是觉得很奇怪。”
唐亮推测,作为古代少数民族迁徙和互相冲撞的通道,频繁的迁徙和战争可能导致西昌地区在唐宋时期荒芜过,因而没有留下人类文化的遗存。
他告诉记者,唐朝中早期,南诏曾联合吐蕃与中央政权会战于西昌泸沽。西昌地区可能就在这一次战乱之后开始荒芜,直到元朝才被正式纳入中央行政管辖范围。
“也有可能是在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势力强大,西昌受地方政权辖制,与唐朝的经济文化联系被阻断。”唐亮说。
“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的国际交通大动脉之一,据史料记载在秦代以前就已存在。它以成都为起点,经云南,入缅甸,抵印度,是中国古代与南亚、中亚、西亚以及东南亚贸易交往的国际交通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