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一词是1877年由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的,那么这个概念的提出有什么意义?它是以客观存在的交通路线进行命名,那为什么用丝绸来命名?因为这条路线运送的大部分物资都是丝绸,而且丝绸给人一种美丽的想象,道路很像一条彩带一样。丝绸之路是一条国际性的贸易路线,连通中原腹地,穿越河西走廊,过玉门关、阳关到达西域,再翻越葱岭到达中亚,甚至到地中海国家。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华戎所交,一大都会,”犹如今天的国际大都市。自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始,丝绸之路与阳关、玉门关、敦煌,犹如一条彩线和珍珠,相映生辉,光耀中西。因此,丝绸之路出长安、入敦煌后,通过阳关、玉门关南北两道,贯通西域,敦煌因而被成为“丝绸之路第一枢纽”。
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和繁盛,使敦煌和丝绸之路的关系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据《史记.大宛列传》载:自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呈繁荣景象,赴西域的商贾、使者,“相望与道”,“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人”,“一年之中,使者多十余,少者五六辈”。敦煌作为必经之地,不仅接待供应了不尽的来往使者,而且见证和传播了丝路文明和丝路传奇。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沿丝绸之路经敦煌而西传,为人类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其中造纸术早在公元3世纪传入西域,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从中国学会造纸,约公元10世纪传到埃及,公元12世纪传入欧洲。
西域和西方的物产也沿丝绸之路经敦煌一一传入,狮子、孔雀等奇兽珍禽从此在我国安家落户,繁衍后代;葱岭南北的大葱、大蒜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西域及中亚各地的芝麻、苜蓿、核桃、葡萄、石榴、橄榄、芫荽、胡椒、黄瓜、蚕豆、西瓜等在我们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绵延流长。
各种宗教也沿丝绸之路经敦煌而来,佛教在公元前后传入,而后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接踵而来。文艺往往是伴随宗教而来,印度的犍陀罗艺术给中国的雕塑、绘画带来新的养分,首先在敦煌开出绚烂的花朵,这从莫高窟的北魏洞窟里可以明显看到。天文、数学、历法、医学的交流导致互相促进,中亚、西亚的乐器传入,使汉民族音乐、舞蹈吸收了新的养料。就音乐而言,既有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创造,又吸收外来精华。张骞从西域带来的《摩珂兜勒》乐曲,汉乐府因此发展到了十部乐,其中八部是西北兄弟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著名的《霓裳羽衣曲》是唐代东西方音乐融合的优秀作品,风靡唐代,经杨贵妃演艺,深受唐王的喜爱。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曾这样写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其实,敦煌音乐在北魏时期就很时尚。如温子升《敦煌乐》云:“客从远方来,相随歌且笑。自有敦煌乐,不减安陵调”。胡旋舞是唐代最盛行的“胡舞”之一,因在跳舞时须快速不停地旋转而得名。《通典》卷146云:“舞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史书中记载,此舞主要来自西域的康国、 史国和米国等。白居易《胡旋女》—诗中曾这样生动形象的描绘:“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今天,大型舞剧《丝路花雨》中的英娘形象,就是取材于敦煌壁画反弹琵琶的绝妙舞姿,剧情也是取材于丝绸之路与敦煌的传奇故事,因而又一次轰动了世界!还有那《大梦敦煌》、《敦煌神女》等经典之作,无不吮吸了敦煌艺术无限丰美的营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绽放异彩。
由此可见,敦煌在见证、传播丝路文明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如唐代元宵灯会,史称“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可见敦煌的繁华。今天的敦煌沙州夜市,被誉为敦煌的“夜景图和风情画”,透过异光流彩、如梦似幻的夜景和歌舞演出,使人感到梦回汉唐,激情无限……
今天,伴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高歌猛进,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将焕发新的青春光彩,再次聚焦世界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