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丝绸 | 丝绸中的锦绣图案

2021年10月25日 09:25  点击:[]

丝绸中的锦绣图案文物以传世品为主,包括宫廷、民间丝绸文物,特别注重收集与整理第一手资料。其中包括故宫博物院、北京艺术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上海纺织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承德行宫、美国费城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涉及宫服、传世丝绸图案,以及定陵、黄昇墓、邹城李裕庵墓等出土丝绸品图案。研究包括收集整理了中国明清的彩色丝绸纹样,主要包括锦、花名织物、妆花、缂丝、漳绒,以及刺绣,对它们进行分类、主题分析、元素提取、图案复原。总结当时的纹样特点,演变规律,研究图案所蕴含的的历史、艺术和文化意味。

1.jpg

明:《缠枝牡丹双层锦经皮》,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2.jpg

牡丹花纹

3.jpg

明:《绛紫地灵芝花卉杂宝两色缎经皮》,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4.jpg

杂宝纹

明清丝绸的锦绣图案的图形大致可分为植物图案、动物图案、人物图案、景物图案、自然元素及抽象图案五大类。植物纹样运用了折枝、缠枝、团花等手法,以单独纹、连续纹,以及重复、对称、均衡等样式表现,结合概括的色块、细腻的渐变等形式,穿插着飞禽走兽,表现出一派祥和美好的中国传统丝绸图案艺术魅力;

动物图案主要包括龙、凤等传说动物,虎、狮子等具有吉祥辟邪象征意义的兽类,蝙蝠、鱼等寓意动物,更有如“龙凤呈祥”“五福捧寿”“百蝶纹”等著名的以动物构成的服饰图案,其造型来源于自然,却因中国式的寓意使之呈现出特殊的装饰美感,使服饰等丝绸图案因之增色;

人物图案主要包括才子佳人、戏曲人物、神话人物、戏婴纹、麒麟送子、狩猎纹等,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戏曲文学、以及宗教文化中的人物造型,选取的多以表现美好、吉祥的人物,以传达了当时人们的精神价值观;

景物图案包括了景象与器物图案,其虽不及植物、动物题材的纹样那么频繁出现在服饰与装饰织物图案中,却是许多服饰产品传达寓意、意境不可或缺的图案组成部分,如:烘托人物纹的亭台楼阁纹,衬托花鸟纹的山水纹,更有表现文人雅士志趣的博古纹,以及反映宗教寓意的八宝纹、暗八仙和杂宝纹,构成中国古代文化特有的纹样样式;

除表现动植物等具象纹样外,还有许多表现日、月、云、火、水等;以及富有寓意的回纹、联珠纹、如意纹等抽象纹样;更有反映古代帝王服饰特有纹饰:十二章纹、海水姜芽纹等;还有中国式的表现文字的字花纹等。这些纹样构成丰富多彩且充满想象的服装与装饰织物的纹饰,体现了明清时期丝绸创作与审美的价值观。

5.jpg

清,《缂丝兰花纹半正式女式马甲》,

美国费城博物馆藏

6.jpg

兰花纹

7.jpg

清:《绿缎绣五彩牡丹花卉纹便服袍料》,

故宫博物院藏

8.jpg

百花纹

9.jpg

19世纪晚期,《漳绒芭蕉鹤纹男上衣》,

美国费城博物馆藏

10.jpg

鸟纹

11.jpg

19世纪,《漳绒蝴蝶纹女上衣》,

美国费城博物馆藏

12.jpg

蝴蝶纹

明清锦绣图案样式丰富、涉及面广,复原的图案须对原始织物所呈现的图案做分析,找出单元形,循环点,并分析图案的骨架、色彩,以及年代造成的色彩变化。尤其有些破损和模糊的织物纹样,需根据纹样的造型,织物的用途、织物的工艺等因素来进行判断,已达到较为准确的图案还原。在色彩上,因印刷、翻拍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色彩的失真,这往往需要对织物的年代、题材及功能等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色彩进行判断与套色定位。清代的宫廷用服饰,如龙袍、官补,图案及其复杂繁缛,复原时需要极大耐心的同时,还需要理解图案的寓意与题材造型,以更好地把握创作者对图案的表达。明清的刺绣图案套色多,变化细腻,退晕针、盘金线,以及打籽绣等线迹产生的图案细节,都需要在复原时一一给予恰当的再现。

13.jpg

明:《蓝地缠枝花卉加金妆花缎》,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14.jpg

缠枝纹

15.jpg

明:《明黄地缠枝牡丹两色纱》,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16.jpg

牡丹花纹

17.jpg

清:《绿缎绣五彩牡丹花卉纹便服袍料》,

故宫博物院藏

18.jpg

百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