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缎--象金银一样华丽高贵的织物

2020年06月01日 08:20  点击:[]

“锦”字的含意是“金帛”,意为“象金银一样华丽高贵的织物”,事实上古代和现代确有用金银箔丝装饰织造的锦缎,只是现代的金银丝并非真正的黄金和白银制成,而分别是铜粉和铝粉制做的闪光丝而已,因此锦的外观瑰丽多彩,花纹精致高雅,花型立体生动。我国早在春秋以前就已经生产锦类织物,《诗经》:“锦衣狐裘”,“锦衾烂兮”,《左传》:“重锦,锦之熟细者”……。湖南战国墓葬曾出土过深棕地红黄菱纹锦和朱条暗花对龙对凤锦。锦的品种有蜀锦、荆锦(产地),宋锦(朝代),云锦(花型)之分。从组织结构上看,唐代以前的锦多为重经组织的经锦,唐代以后由于提花织造技术的发展,有了纬重组织的纬锦。近代的织锦缎、古香缎等品种,则是在云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色织提花熟织绸。

 

锦缎--象金银一样华丽高贵的织物

 

织锦缎是中国最著名的传统丝绸织物统称,也是丝织物中最为精致华丽的纬三 重纹织物。织锦缎的面料是单色经纹缎料,以至少有3种彩丝做纬面缎纹起花,在制作时也使用斜纹辅助修饰。我国传统的丝织品种之一。织锦缎是19世纪末在我国江南织锦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是以缎纹为底,以三种以上的彩色丝为纬,即一组经与三组纬交织的纬三重纹织物。八枚经面缎纹用提花机织造。现代织锦缎按原料可分为:真丝织锦缎、人丝织锦缎、交织织锦缎和金银织锦缎等九种。花纹精致,色彩绚丽,质地紧密厚实,表面平整光泽,是我国丝绸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


  
  宋锦

 

宋锦起源于隋唐,因兴盛于宋代而得名。相传在宋高宗南渡后,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装和书画装帧的需要,开始生产,特别是装帧裱画业的崛起,形成了特殊用途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宋锦是以纯桑蚕丝或桑蚕丝经线和有光人造丝彩纬色织彩纬显色的纬锦,采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种经线(面经用本色生丝,底色用有色熟丝)、三种有色纬线(花纹与地兼用的色纬和两种专用织花纹的色纬)织成。宋锦纹样繁复多变,图案灵活多姿,题材广泛多意。在南宋时,已有青楼台锦,紫鸾鹊锦、皂方团百花锦、柿红色背锦、八角织锦、八角回龙、球路锦、衲锦、定胜四方、如意小龙、金钱如意、福寿全宝、春意纹菊、环藤莲花、藤凤菊枝、翠色狮子、倒仙牡丹、天下乐、练鹊、绶带、瑞草、八达晕、银钩晕、白蛇龟纹、水藻戏鱼、红七宝金龙、红遍地芙蓉、黄地碧牡丹、红遍地朵花、方胜等40余种,以狮、象、鹿、鹤、孔雀、鸳鸯、蝙蝠、虫草和想象动物龙凤等巧妙结合。

 

 

 

宋锦

 

宋锦

 

此外,还有吉利祥瑞含义的八宝(如意、古钱、方胜、万卷书、毛锭、犀牛角、珊瑚珠等)、八吉祥以及“寿”字、祥云等。这些写生纹样,造型生动而流畅,构图朴实大方,秀丽多彩,结构严谨古朴,加上几何骨格添花,花中套花,花纹精细而饱满,风格端庄,典朴娟秀,配色典雅和谐。宋锦的特点是质地柔软,色泽光亮,花型雅致,古意盎然,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壮锦

 

壮锦是广西壮族的著名丝织物,产生于宋代,在宋代,壮族称为僮族,故壮锦又称僮锦。以棉纱股线或麻纱股线为经、桑蚕丝为纬的色织提花织物,也有采用染色桑蚕丝为经、染色有光人造丝或金(银)皮作纬织造。采用两组经线和四组纬线在缎纹组织地纹上提织各色纬花,形成对称花纹,或用多种彩纬线挑出花纹。壮锦的花纹图案接近剪纸图案,变化千姿百态。传统的花纹图案有花、鸟、鱼、虫、兽以及“万”字、“双喜”等文字图案、线条粗壮有力,色彩艳丽,常用几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织成,色彩以红、绿、黑、黄为主,一般多以红色为背景,色彩斑斓,绚丽多姿,对比强烈,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品种繁多,按服装和服饰用途,可分为花边绸、腰带绸、头巾、围巾、被面、台布、背带、背包、坐垫、围裙、床毯、壁挂巾、锦屏等等。

 

壮锦

 

壮锦

 

除了以上四种著名的织锦外,其他地方也有织锦生产,并各具特色。如傣族的“傣锦”,苗族的“苗锦”,广西瑶族的“瑶锦”,云南佤族的“佤锦”和拉祜族的“拉祜锦”,贵州布依族的“布依锦”,湘西和鄂西土家族的“土家锦”,海南黎族的“黎锦”,台湾高山族的“高山锦”以及西北地区的“回回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