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图案

2016年03月14日 10:02 图书馆网站管理员 点击:[]

丝绸图案是丝绸的美术设计,属艺术范畴,称染织美术。它是构成丝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纹样、构图和色彩。它以美的规律贯穿在受织物组织结构、纤维、织造工艺、服饰用途、流行趋向及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制约的全过程中。

丝绸的纹饰,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我国出土最原始的丝织品是素织物,经过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精神上的追求,才发展到有花织物。有花织物的出现,是丝绸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在丝绸图案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历史时期都表现出了时代的审美趋向。

1、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丝绸纹样尚处于距原始社会不远的人类艺术发展的幼年阶段。与原始社会纹样—样,具有将事物结构特征的数目减少的共同倾向,纹样同属于抽象几何纹。商周时期的丝绸纹样—方面与当时的丝织生产技术相适应。 一方面又与同处一个时代宗教、政治什会氛围中的青铜、陶器、玉石等装饰纹样相互影响和—致.纹样主要是由直线和折线组成的对称型规矩花纹,单色回纹或雷纹的四方连续图案,呈现出我国早期丝绸纹样简约古朴的几何纹的时代风貌和一种朴素韵律美。

2、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丝绸纹样与商周时期相比,纹样己突破了几何纹样的单—局面,题材扩大,表现形式多样,形象趋于灵活、生动、写实和大型化。以商周时期的饕餮纹为代表的那种怖历、神秘、威吓作风和简约古朴风格已经不复存在,代之出现的是由夔龙夔凤纹演变成的蟠龙凤纹。从简单的几何纹发展较为复杂多变,并与各种鸟兽、人物相配合,呈对称状、锯齿状。由于巫术宗教束缚的解除,现实人间情味也渐次进入纹样领域.丝绸纹样题材扩大。特别是反映现实生活田猎纹、舞蹈人物纹等新题材以及相应的表现形式的出现.于当时其它工艺品种如青铜、漆器等装饰纹样的变化相一致,标志着我国古代丝绸纹样结束了原始的几何纹、动物纹阶段,进入更为广阔的现实审美领域。

3、秦汉时期:

秦汉代丝绸纹样形式风格的形成与演变有着极为复杂的文化背景、随着秦汉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的出现.以楚文化为代表的南方巫术文化与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北方先秦理性精神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儒(北方文化)道(南方文化)互补,共同构成了购秦汉艺术(包括丝绸纹样)的美学基础。反映在汉代丝绸纹样上.作为其代表的云气灵兽纹,狮奔虎啸、风舞龙潜、入神杂陈,云气缭绕的极为丰富热闹的世界。取材构图往往在云气中穿插着各种鸟兽龙纹以及人物、茱萸纹等纹饰镶嵌铭文,有沟通天地、展现人与神之间的灵动之美。

汉代丝绸纹样流行的用双菱形组合成耳杯状的杯形纹,寓意生活丰裕;而汉锦中流行的起伏绵延的流云、波状纹。因其可以无限扩展延长,故又称为“长寿纹”、寓指长生不老之意,在东汉织锦中频繁出现的“延年益寿”“、大益子孙”、“长乐明光”等汉代铭文,就更加直接地反映出汉代封建统治阶级企慕长生不老、皇权永固、羽化登仙等祥瑞思想。

4、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丝绸纹样重要的发展变化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民族大迁移(西北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中原人移入江南),思想大变迁(由儒家的道德理念移到老庄思想的清淡与佛教的超人思想),以及中外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对丝绸纹样产生了巨大影响。

此时纹样有两种主要倾向,即:汉代纹样的继承与发展;外来纹样的传入与吸收。在构成上,汉锦中向低起伏的云气纹变成了规则的几何型骨架,更加样式化。在纹样的造型上,各装饰区内填充的动物纹样—反汉代那种奔腾跳跃的猛烈动势,而是伫立静止,更加规则和平面化。由于受佛教美术和西亚、罗马美术的影响,丝绸纹样发生了新的变化:题材扩大、植物纹样增多.表现手法趋于写实、形式更加多样化。由于对外来纹样尚处于传入和吸收阶段.摹仿与照搬是在所难免的, 某些纹样具有明显的外来纹样风味, 这是一个必然又必要的阶段。正是由于南北朝时期以不拒江河的博大胸怀的吸收,才有融汇东西、更加灿烂辉煌的唐代民族化新纹样的产生

5、隋唐时期:

中国丝绸纹样从东汉末年开始,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几百年间的对外来纹样的吸收与融合。到了盛唐时期遂步完成了对外来纹样的民族化的改造。产生了融贯东西的丝绸新纹样。着重于对自然生活中禽鸟、瑞兽、狩猎景象及花草等自然物美好形象的刻划。以写实性、装饰性相结合为主要特点,加之工艺技术的发展,使之艺术效果更为显著。

唐代丝绸纹样在对汉代以来传统纹样的继承、扬弃和突破.对外来纹样的吸收、融合与创造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丝绸纹样的新形式,其突出表现特征为:以植物纹样为主体,以审美装饰为目的。

如果联系历史文献记载,唐化丝绸纹样的题材名目及样式按照种属概略归纳如下:

(一)联珠团窠纹 纹样基本骨骼为平排连续的圆形组成作用性骨骼,圆周饰联珠作边饰,圆心饰鸟或兽纹,圆外的空间饰四向放射的宝相纹。

(二)宝相花纹 由盛开的花朵,花的瓣片,含苞欲放的花,花的蓓蕾和叶子等自然素材,按放射对称的规律重新组合而成的装饰花纹。

(三)瑞锦纹 由雪花的自然形态加工成多面放射对称的装饰形态,寓"瑞雪兆丰年"的吉祥含义。

(四)散点式 小簇花、小朵花取花叶的自然形做成对称形小簇花,作散点排立。流行于盛唐。

(五)穿枝花 以波状线结构为基础,将花、花苞、枝叶、藤蔓组合成富丽缠绵的装饰纹样。流行于唐、宋、明、清。也称唐草纹。

(六)鸟衔花草纹 多为鸾凤、孔雀、大雁、鹦鹉等禽鸟嘴中含着瑞草、璎珞、同心百结、花枝等,有的作飞翔式,有的作栖立式。

(七)狩猎纹 作自由散列式或联珠团窠式。

(八)几何纹 有龟甲、双距、方棋、双胜、盘绦、如意等形式。隋唐时期纹样造型丰腴、主纹突出,地部疏朗,常用对称构图,色彩鲜丽明快。至五代纹样渐趋写实细腻,如孟蜀时成都蜀锦有长安竹、天下乐、雕团、宜男、宝界地、方胜、狮团、象眼、八答韵、铁梗襄荷等。

6、五代两宋时期:

如果说唐代的丝绸纹样是以艳丽、豪华、丰满为其特色的话,那么,宋代丝绸纹样则是以轻淡自然与端严庄重力其突出的时代风格。

艺术形式及纹样风格是社会的间接而曲折的反映。作为宋代地主士人大阶层的正统思想的程朱理学,影响到文学艺术(包括丝绸纹样).因此,花卉纹样占主导地位,各种姿态的花卉形式丰富多样、新鲜别致。在几何纹中有复杂的六达晕、八达晕等形式,集写生花卉与几何纹为一体,刚柔并济,并使多种色彩渐次退晕,层次丰富。

色彩明朗、柔和,与纹样形式谐调一致,构成了宋代丝绸纹样或典雅庄重、或轻谈自然的优美意境。

7、元代: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统治的统—的政权。由于蒙古贵族统治者励志弘扬本族文化.大力推崇西亚文化,而治理的却是文化悠久、传统深厚的中国社会,故导致元代社会的文化背景相当复杂,影响到元代丝绸纹样呈现出繁杂的样态。

波斯的鹦鹉织金锦纹样,希腊的蔓草纹,罗马的人像纹等都出现在元代丝绸纹样上,使元代丝绸纹样题材广阔,风格特异。以及唐宋时期纹样的衍射,团花纹及各类写生的缠枝花、朵花、龟背纹、勾连纹等到应用普遍,此外织金锦的纹样及富丽的色彩极为流行。

8、明代:

明代丝绸纹样承袭宋元纹样传统又有所发展变化,表现出前代无法比拟的丰富性。在纹样题材上,吉祥纹样大为流行,在表现形式上,纹样趋向大型化,组织丰富,色彩艳丽,呈现出明朗、艳丽、庄重、大方、富于装饰性的风格特色,审美趣味趋于市俗化。促进其发展变化的一个十分重要原因就是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以及市民审美意识对于整个社会(包括丝绸纹样)的影响。

明代丝绸纹样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浓纤得中、修短得宜”,纹样形式严谨而又具有生动流畅的韵律,纹样造生动又富于装饰,纹样色彩艳丽明朗又协调统一,达到臻于完美的程度。其图案造型丰满,常用题材有云龙凤鹤、缠枝牡丹、落花流水、四合云、七巧云、海水江崖云、龙纹及具有吉祥寓意的文字装饰图案都成为风尚。

9、清代:

进入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清代丝绸纹样,一方面是宋明以来纹样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方面是国内各民族纹样的进—步融合;一方面是民间纹样与宫廷纹样、各个美术门类之间相互借鉴模仿;—方面是更广泛地接受外来纹样的影响。多种因素的汇集,造成了清代丝绸纹样异常繁复的文化内涵和外在形式。总体来看,清代丝绸纹样的演变,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早期仿宋、仿明的风格较为明显,纹样细密,色彩淡雅柔和;中期则受到西欧影响,趋于豪华艳丽的风格,纹样繁缛,具有洛可可风格;而晚期爱用大朵花、折枝花等题材,纹样写实,色调清新,配色讲究,风格豪放。

10、当代:

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促进了社会审美观念和丝绸纹样形式风格的转变。丝绸纹样的造型顺应时代潮流,从具象、逼真的自然形,逐步转向简洁、单纯的抽象形。突出产品的使用功能。适合于大生产的简洁明快的造型,不追求过分的装饰,成为当今丝绸纹样的美学风格。写生变化的写实纹样与传统的意象纹样相结合,装饰性的表现形式与民族情感的题材内容相统一,形成了现代丝绸纹样的热烈、喜庆、欢快的题材,饱满、生动、优美的造型,鲜艳、明朗、积极的色调。丝绸图案打破了以往单一的花色品种构想,讲求整体结构与整体色彩、纹弱的协调性,进而要求图案艺术要与整体空间环境相适宜,如室内装饰、家纺装饰、服装饰件装饰相呼应等。

而造成视觉上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