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印花与版画艺术

2014年10月08日 14:15 图书馆网站管理员 点击:[]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和推广应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中国传统的印刷工艺可以说有很大一部分直接取自于丝绸的印花技术。

一般认为,印刷术起源于印章。中国的印章在秦汉之际已大量出现。但多作印信之用,盖于竹简木牍的封泥上,呈凹凸之状。因此,当时的印章与后世的印刷版相去甚远,而几乎同时出现在丝织物上的印花却与之十分相似。丝织物中出现此类印章的,最早是在长沙楚墓出土的织物上,有一朱红色印记,似为某种记号。此后便是马王堆出土的两种印花纱:一种为金银色敷彩纱,另一种是印花敷彩纱,二者均采用印花和手绘相结合的方法。

正当人们为这两件织物所使用的印花版争论不休时,无独有偶,在马王堆被发掘了十年之后,人们于广州的南越王墓中又发现了两块大小相似的青铜凸纹印花版,其纹路正好与马王堆中出土的金银色敷彩纱部分纹样相吻合,从而证实了当时所采用的是与印章相类似的凸纹印花版。丝绸印花刚开始出现就使用了一种难度很大的彩色套印技术。制作时,先将印花版蘸上颜料,然后在织物上一层层套印。从工艺上来看,印花版就是印刷版的前身,因此,印花工艺就是印刷工艺的前身。

此后不久,纸张正式出现,雕花版也越来越大,成为正式的雕花版,其印刷品即雕版印刷品,也可称作版画。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刊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是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其中的扉页画为一幅佛说法图,是我国最早的版画插图。这种版画的印刷技术在日后的发展中,一直与中国印花技术相伴相从。中国的印花除绞缬外,大多采用型版印花,如夹缬、蜡缬、灰缬等。山西应县木塔地宫中曾出土过大量的辽代雕版印刷品,其中有一件丝质的"南无释迦牟尼"夹缬绢,可以印证雕版印刷与雕版印花之间的关系。

与版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凸版印花技术。凸版印花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凸纹处刷上颜色,印上织物,这种方法与版画最为接近,多在民间的年画中采用;二是先将织物铺于凸版上进行碾压,使织物按版的形状起伏,再用刷子刷上颜色,产生多套色的印花效果,该工艺则类似于我国传统碑帖印刷中的拓片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