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与蚕丝的历史以及他们高品质的地位

时间:2019年10月14日 浏览人次: 来源:

    传说远在黄帝时期,元妃始祖就开始驯养野蚕为家蚕,取蚕丝织成做衣服的锦帛。在古老的耕织图上,已详尽地记录了古代蚕农育蚕、养蚕、缫丝、织绸的整个过程。几千年过去了,任凭科学如何狂奔向前,丝绸依然只能慢慢地一寸寸来自于小小的蚕,所有的高科技辉煌在一条吐丝的蚕面前都黯然失色。蚕丝是蚕的生命的绝唱,蚕丝是蚕的生命的继续。

一条蚕的一辈子只有 28 天,一条蚕一生所吐的丝有 1000 米长。要多少条蚕的生命才能汇聚成一件衬衣、一件旗袍、一个被面……蚕丝是蚕创造的奇迹。当一条蚕慢慢地长成、蜕皮、上簇、吐丝、结茧,似乎天、地、人、神都对它退让三分。人们对蚕爱护备致,生怕一不小心惊扰了, 影响了它吃桑吐蚕的神气魔力。

一根蚕丝来之不易,注定了丝绸的华贵和神秘。在唐朝,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将以“丝”为主的中国服饰文化传送到了遥远的西方。世界由一根莹亮的蚕丝,一匹柔美的丝绸知道了古老而神秘的中国。

“蚕神”是古人崇拜的神灵之一。祭祀蚕神称为“蚕示”,或用三牛、三牢,或用羌(被杀死的奴隶),典祀十分隆重。由每年祭祀蚕神以求丰收的行为可知,蚕桑也属重要的农业收成。商代后期一个叫武丁的国王曾为派人察看蚕事而九次占卜,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对蚕桑业极为重视。

丝绸具有轻盈、舒适、光亮等神奇特性,这是其他织物所没有的。在“无私耕私织,共寒其寒”的原始社会中,由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生产和使用;进入奴隶社会之后,便成为贵族的专用物品。统治者为了满足奢侈生活的需要或炫耀其显赫的地位,桑蚕丝织生产倍受重视。蚕的形象还不断出现在奴隶主礼器的装饰纹样中。

从出土文物可知,奴隶主死后,其墓葬极为奢华,甚至在陪葬品青铜器外包上精美的丝织品,以显示经济实力。由于埋葬于地下数千年,丝绸逐渐被青铜器的铜酸腐蚀,后人只能从考古发掘出的粘附于商周青铜器上的丝绸印痕中窥测当时丝绸的生产水平。目前所能见到的商周丝绸大多为附着在青铜器上的印痕,考古出土的实物极为少见。

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件商代玉戈堪称珍宝,它不仅拥有各种朱砂染色而成的平纹织物的印痕,而且还拥有以平纹为地、呈雷纹的丝织物印痕。这类几何纹样所有线条均等宽,是迄今为止所发现商代织物的基本特征。

                                                      来源:玉都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