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丝绸衣料

时间:2020年12月28日 浏览人次: 来源:

      明代民间衣料,冬用棉布为主,夏用纻布为主,在少数民族地区,也穿毛织品。棉布也作为士宦衬衣。江西南城明墓出土对襟白棉布衬衣,襟口用十字挑花为饰。上层社会高档次服装,均以丝绸为面料,中间也有少量丝棉交织物丝布和毛织品琐幅等。皇廷及百官冠服,由工部所设织染所和内府监所设内、外织染局负责监制,内府监内织染局掌染造御用及宫内应用缎匹绢帛。外织染局织造官府公用丝绸。南京除设内外织染局外,司礼监又设有织造祭祀用丝绸的神帛堂,此外在浙江杭州、绍兴、严州、金华、衢州、台州、温州、宁波、湖州、嘉兴等府,江西布政司,福建福州、泉州府、四川布政司、河南布政司、山东济南府、直隶镇江府、苏州府、松江府、徽州府、宁国府、广德州都设有织染局。其中以苏州、杭州两府的织染局规模最大。明朝政府对各织染局规定织造常额,除常额外,又有奉旨加派织造的任务,叫做“坐派”。此外因朝廷一时急缺,命令各织染局向民间机户买办充用,叫做“召买”。坐派和召买都让民间机户生产,但发给价钱比工料或成本还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在苏、松、杭、嘉、湖五府加派彩缎七千匹。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令应天、苏、杭诸府增派一万七千余匹。万历时(公元1573年至1620年)每年坐派十五万匹。《明实录·神宗万历实录》卷四零五记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工部上报“上用袍段一万六千余套匹,又婚礼段九千六百余套匹。……昨内库新派改段一十八万余匹。”这种加派,对民间机户造成极大困扰。有些省没有设织染局,也有织造丝绸衣料的任务,如明陈汝明《甘露园短书》卷五记载:“曾见陕西抚院贾待问疏称,该省应造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龙凤袍共5450匹。额设机534张,该织匠534名,挽花匠1620名。新设机350张,该织匠350名,挽花匠750名,挑花络丝打线匠4200余名。”凡宫廷及官府所用衣料,都是由内府监根据冠服制度,由广储司库员拟定花式稿样,颜色及应用数目,奏准后分配各内外织染局挑制花本,装于织机花楼上由能手两人,扳提织造。这种技术,在当时是保密的,所以明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乃服篇也说:“其中节目微细,不可得而详考云。”1977年南京云锦研究所研究复制了北京定陵出土明万历皇帝的大红妆花纱织金孔雀羽过肩龙通袖龙襴袍等几件织成匹料,都是依据龙袍衣领、大小衣襟、左右直袖、左片正身、膝片正身、膝襴等部位的裁片排料,分布花纹的,每片裁片的边缘织有暗线边,缝衣时按暗线边口裁好裁片,斗合缝缀,就可缝成一件龙袍。一匹袍料长3丈余至5丈余不等,正好是一件完整的衣料。通匹有29500根纹纬,需用29500根线挑成花本,重达数十公斤。长度比衣料要长过十倍,即长达30至50余丈,所以要分成几十段顺次序先后悬挂到花楼上,每织过一段,再撤下换上下一段的花本。这种龙袍料,就是织成匹料。《天工开物·乃服》龙袍条说:“凡上供龙袍,我朝局在苏、杭。其花楼高一丈五尺,能手两人,扳提花本,织过数寸,即换龙形,各房斗合。不出一手。”这种织成衣料,在宋元时期早已普遍生产,在山东邹县元代李裕庵墓出土的梅雀方补花绫袍,就是用这种织成匹料所制。古文献中如《北史·吐谷浑传》所说:“衣织成裙被、锦大袍。”《南史·东昏侯记》所说:“帝著织成袴褶,具锦绣诸帽。”《晋书·石季龙传》说:“季龙常以女骑一千为卤簿,著五文织成〓。”以及说他出猎时穿金线织成合欢裤。《南史·梁宗室正德传》所记:“董〓金帖织成战袄,直七百万。”显然都是用按照服装整体款式设计织成料制成的衣服,明朝华美富丽的龙袍和高级冠服,就是在继承古代服装料织造工艺的基础上,把技艺推向更高水平的结果。织造贵重的织成袍料,工艺繁复,一是要由挑花匠依据花样计算经纬数,编出花本,作为织造时提花的依据。二是要将丝线染色,牵经摇纬,一般要准备四五种彩纬小管梭与长织梭所用的彩色绒管及片金线、捻金线、孔雀羽线纬管,随时应用。三是经丝牵轴之后,要经过穿棕穿筘,与花本联结,经过试织,理清梭口然后才能开织。四是织时一人在花楼上拉花,一人坐机坑前织造,花纹繁复的匹料,一天只能织2寸,一件5丈长的袍料要织270多天才能织完。所以高级的织成料只作冠服之用,有些冠服,还用缂丝、刺绣等手工技艺进行制造。一般穿用的服装,则用一般的匹料制作。

明王朝于公元1368年建国,在中国统治了277年,至公元1644年灭亡。至今已350多年。明代的丝绸和服装,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山东曲阜孔府,都有一些传世品保藏。1958年夏季在北京定陵地下宫殿出土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后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的随葬衣物锦缎二百数十件,1963年在北京南苑苇子坑明万历年间墓也出土数十件衣物,此外在山东邹县明鲁王墓,南京太平门外板仓村明徐俌墓和江西南城县明墓,湖南邵阳、江苏武进县、扬州西郊明墓也有各式衣物出土。一般的丝绸品种,还大量的被用作佛经的裱封而被各著名寺庙保留下来,因明朝从正统到万历(公元1436年至1620年)间曾数次刊印《大藏经》,用内库所藏丝绸、裁剪开来做《大藏经》的封面和函匣裱封。现根据作者亲手分析过的实物资料,简单分述明代丝绸品种如下:

(一)缎类

缎的经或纬丝中,只有一种显露于织物表面,相邻的两根经丝或纬丝上的组织点均匀分布,但不相连,故外观光亮平滑,质地柔软,是最富丽的高级衣料。我国缎织物起于宋代,宋以前没有缎字,《吴县志》卷五一《物产》中说:“纻丝俗名缎,因造缎字。”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卷一八《物产》中说纻丝是用染色的丝所作,还有织金、闪褐、间道等类。元代民间织造日月龙凤缎匹及缠身大龙缎子,在明代,缎与纻丝的名称并存,但细看定陵万历皇帝棺内出土的八匹带有墨书腰封的“细龙纻丝”,为大红五枚缎组织,长方格子形金龙纹样,红色丝有深浅不匀的“色柳”,北京首都艺术博物馆藏有同样花纹的绿色细龙纻丝,丝线也有这种色柳,推测是蚕丝与苎麻混纺的缎织物。

明代缎织物已取代锦的地位成为最主要的高级衣料。明朝皇帝及重臣权贵都喜用各种缎类织物做衣服。嘉靖皇帝宠信严嵩,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让严嵩当宰相,专政二十年,官至太子太师,他让儿子严世蕃和赵文华等为爪牙,吞没军饷,杀害主张收复河套的兵部尚书夏言、将领曾铣、抗倭有功的总督张经、谏官杨继盛等,晚年被御史邹应龙等弹劾,严世蕃被杀,严嵩被革职,他在江西分宜的家业被查抄没收,全部被抄的财产,登在《天水冰山录》中,其中有各类高级丝织品14311匹零1段,外加当时变卖的丝织品27288匹。没收高级服装1304件,外加当时变卖的衣服17343件。这些丝织品中有63%是金彩提花的缎类,缎的品种包括素缎、暗花缎、织金缎、两色缎、闪缎、遍地金缎、妆花缎、织金妆花缎、妆花遍地金缎、云缎、补缎、暗花云缎、暗花补缎等。定陵出土明万历皇帝穿用的黄地云龙折枝花孔雀羽妆花缎织成袍料,是用片金线和十二种彩丝及孔雀羽线合织而成的。

(二)绢类

绢有素绢和提花绢,明朝制度规定素绢一般商贾也能穿。提花绢品质高贵,据《天水冰山录》记载,提花绢有云绢、云熟绢、妆花绢、织金绢、织金妆花绢、遍地金女裙绢和各种服装织成料,如补子花纹、过肩花纹、通袖花纹的织金绢、妆花绢、织金妆花绢。所记743匹提花绢中374匹是服装织成料,占总数的50%。

(三)罗类

罗是利用纠经组织织出罗纹的中厚型丝织品。《明史·舆服志·三》记载,帝、后大带、皇后常服、郡王长子朝服、辅国中尉公服、郡王长子夫人至县主冠服、文武官朝服、祭服,都常用罗制成。洪武三年规定庶人、农人、商贾不得穿罗。《酌中志》记载:每年四月和九月,宫中换穿罗衣。内臣自三月初四至四月初三穿罗衣。《天水冰山录》所记,罗有素罗、云罗、遍地金罗、闪色罗、织金罗、青织金过肩蟒罗、青妆花过肩凤罗、青织金妆花飞鱼过肩罗、青织金獬豸补罗、红绿妆花凤女衣罗、绿织金妆花孔雀女衣罗、绿妆花过肩凤女衣罗等。

定陵出土的衣物,有四合如意洒线绣四团龙罗袍,绣龙、火纹罗蔽膝,织金云龙八宝(八宝为双角、珊瑚、金钱、宝珠、方胜、象牙、金锭、银锭)暗花罗裙,本色莲花牡丹罗裙,缠枝莲花暗花罗,穿枝莲罗褥等。北京南苑苇子坑明墓出土的衣物,有柿蒂形过肩龙八浪八宝妆花罗朝袍,柿蒂形过肩龙妆花罗裙袍(曳撒),凤穿牡丹暗花罗柿蒂形过肩云龙盘领通袖直身膝襴罗女朝袍,妆花折枝牡丹、梅、莲、菊、八宝、云龙膝襴罗单裙,妆花罗过肩蟒海浪裙袍(曳撒),织金罗缠枝莲夹上衣,菱格卍字八吉祥暗花罗朝袍(八吉祥指宝轮、宝螺、宝伞、宝盖、宝花、宝罐、宝鱼、盘长等八种佛教的法器)。

(四)纱类

明代纱织物有平纹假纱组织的方孔纱和经纬纠织呈现椒形纱孔的绞纱两类。明初规定皇帝、皇太子、皇后礼服配素纱中单,百官上朝、公座所穿盘领右衽宽袖袍料也可用纱。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规定四品以上官员及五品堂上官、径筵讲学官才许穿纱、罗、纻丝。

《天水冰山录》所载,纱有素纱、云纱、绉纱、闪色纱、织金纱、遍地金纱、妆花纱、织金妆花纱等。内中有不少是织成衣料,如大红织金过肩蟒纱、大红织金飞鱼补纱、绿妆花璎珞女裙纱、沉香织金凤女衣纱、红织金女袄裙纱、青妆花过肩凤女袍纱、紫织金妆花女衫纱等。计1147匹纱中有52%是织成衣料。

北京定陵出土的纱料和服装有50余件匹,有些是用织金纱或金彩纱做底,再用捻金线和彩丝线绣花,或用孔雀羽线和彩线绣花,花艳地虚,辉映成趣。定陵出土孝靖皇后洒线绣蹙金龙百子戏女夹衣,是用一绞一的直径纱做地,用3股彩丝线、绒线、捻金线、包梗线、孔雀羽线、花夹线等6种绣线,运用了12种刺绣针法。1.以绛红双股合捻线穿绣地几何纹。2.以蹙金(编金)法在垫高的龙纹上用金线一边铺,一边用另一根金线钉住,绣出龙鳞、龙头。3.用正戗绣龙发、山纹、江崖、寿石、百子脸部。4.用反戗绣云纹、花头、火焰珠、寿石(与正戗合用)。5.以铺针加网绣绣儿童衣服。6.以缠针绣叶子、花茎、小草。7.以接针绣花芯、花筋。8.以盘金绣龙头。9.以圈金绣花纹包边线。10.用绒丝缠绕绒丝做成包梗线,以钉线法绣百子衣服勾边线。11.以松针绣松树叶。12.以擞和针绣小猫及小屏风。绣线色彩,红有粉红、银红、朱红、绛红、枣红,蓝有普蓝、藏蓝、孔雀蓝,绿有黄绿、青绿、艾绿、茶绿,黄有宫黄、湘黄。此外还有驼灰、牙白、月白、浅褐、肉色及赤捻金线,孔雀羽线等。这件洒线绣蹙金龙百子戏女夹衣的领肩周围,有六条五爪金龙和万字蟠绕,两袖及前后襟绣着一百个儿童作各种游戏。周围饰八宝纹和一年景花纹。形式活泼,色彩富丽。故宫博物院保藏的明代洒线绣云龙袍织成料和明洒线绣柿蒂百花辇龙袍织成料,也都用直径纱做地子。

《酌中志》卷十九《内臣佩服纪略》记载,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年至1627年)魏忠贤专权,内臣王体乾等夏天穿真青,油绿色的怀素纱(产于闽广),内衬玉色素纱,走动时满身出现树皮、水波状的隐现花纹,一时争相夸耀。

(五)?类

(绸)有花素之分,明初规定庶人、农民可以穿?,自然是素?。商贾为四民之末,素?也不许穿。《天水冰山录》记载的?有云?、补?、潞?、素?、绵?、潮?、妆花?、织金?、织金妆花?等。其中有补子和通袖过肩花纹的织成衣料。

北京定陵出土明万历皇帝穿的吉祥四团龙缂丝补?袍,袍身是用?料做的,补子是用缂丝缝上去的。另有织着“百事大吉吉祥如意”文字和葫芦加洒线绣四团龙的?袍,万事如意吉祥纹?中单,四合如意纹?中单,八吉祥如意纹?中单。孝靖皇后穿的大回纹潞?女衣。还有缠枝花卉暗花?,长安竹纹和福寿三多纹潞?,折枝花宁?等。

北京南苑苇子坑明墓出土了斗牛补如意云八宝暗花?交领大袖朝袍,大柿蒂形过肩云龙海水江牙妆花?裙袍(曳撒),行龙海水妆花?补、线勾水浪纹暗花?里夹裙袍,柿蒂形双云龙过肩勾?八宝暗花?裙袍等。

(六)改机

明万历《福州府志》卷三七《食货志·一二·物产》记载:“闽缎机故用五层,弘治间有林洪者,工杼轴,谓吴中多重锦,闽织不逮,遂改机为四层,名为改机。”《天水冰山录》所记改机有247匹,其中80%为织成衣料,如大红妆花过肩云蟒改机、大红妆花斗牛补改机、大红织金麒麟补改机、青织金过肩蟒改机、青织金穿花凤补改机,闪色织金麒麟云改机、闪色妆花仙鹤改机……等。1964年3月,江西省南城县株良公社一座明墓出土衣物疏上有“绿六云改机?衬摆一件”,衬摆为袍裙式服装,可惜出土后未予保留。

(七)绒类

绒是织物表面有耸立或平排的紧密绒圈或绒毛的丝织品,织时除织入纬丝外,更按规律织入用细竹竿或铜丝做的起绒竿,当经丝跨过起绒竿时,便在织物表面形成凸起的绒圈,如将凸起的绒圈割断,就变成耸立于织物表面的绒丝,外观既含蓄厚实又光艳富丽。明代丝绒品种有:

1.剪绒:为绒圈地上割断一部分绒丝,成为绒花的织物。

2.天鹅绒:为单面满地起绒的织物。

3.双面天鹅绒:为双面起绒的织物,北京定陵有双面天鹅绒四合如意绣龙补女衣实物出土。

4.抹绒:在天鹅绒上铺透空花版,用刷子蘸白芨胶水将花部绒毛向相反方向刷抹,使之显出暗花。

5.织金绒:在片金或捻金地上织出单色绒花。

6.妆花绒:在缎地或绒地上织出彩色绒花。

7.织金妆花绒:在金地上织出彩色绒花。

明弘治时(公元1488年至1505年)各色绒丝每匹折钞五百贯,各色绫子每匹折钞三百贯,各色纱每匹折钞三百贯,各色绢每匹折钞一百贯,青绒氁子每匹折钞六百贯。

《天水冰山录》记载绒织成衣料和匹料有585匹,绒衣113件。衣料匹料中金彩提花的占总数的23%,绒衣中金彩提花的占总数的65%。

(八)绫类

绫是斜纹或变化斜纹地起斜纹花的丝织品,唐代绫织技术已发展到高峰,绫织物为重要衣料。宋以后绫的花色单纯化。明朝的吴绫,松江为上,杭州次之。一般用无捻丝织造,质地稀薄,只作内衣、刺绣底料及装裱用。《天水冰山录》记载绫只11匹。北京定陵出土的有几件绫内衣、道袍、女衣。还有几件刺绣香囊用绫做底料。

(九)丝布

丝布是丝与棉的交织物。《天水冰山录》记载有大红妆花斗牛补丝布,大红织金妆花仙鹤丝布等官服织成料。

(十)锦类

锦创始于西周,汉唐时期为主要高档衣料,明代丝绸品种结构的重大变化,是缎织物流行,取代了锦的传统地位。明王士性《广志绎·卷五·西南诸省》:“蜀锦一缣五十金,厚数分,织作工致,然不司衣服,仅充裀褥之用。只王宫可,非民间所宜也。故其制虽存,止蜀府中,而闾阎不传。”《天水冰山录》所载锦类只有214匹,内蜀锦只18匹。另青织金仙鹤,青织金穿花凤,青织金麒麟的宋锦和妆花锦。

松江府生产一种紫白锦,在北京定陵和南苑苇子坑明墓都出土过一种紫白两色或其他颜色与白色的双层平纹织物,花纹多落花流水纹,正反两面花纹相同而颜色相反,可作一般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