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丝绸文化风情

时间:2021年01月25日 浏览人次: 来源:

    苏州应该是一座绝无仅有的城市。她没有上海的海派,也没有皇城根下北京的霸气,有的是小桥流水、古典园林、吴侬评弹和柔滑丝绸的那种属于苏州的精致婉约味道。来到苏城,华丽富贵的丝绸的确是苏州的一道人文景观,假如苏州是一本书,那么苏州丝绸就好比是引子。飘逸在苏城每一条巷陌、每一节橱窗里的一绫鲛绡,都有着历史沉淀的沉香味。
  太湖流域自然条件优越,植根太湖资源,苏州丝绸得天独厚。据史料记载以及经考古发掘得到的古绢残片、丝绳等,均能证实苏州历来就是我国蚕桑丝绸的重要基地。到了明清时期,“日出万绸,衣被天下”,“苏纱”“苏缎”闻名于世,苏州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丝绸之府”,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吴门技艺的发达、繁荣,为苏州的刺绣、戏衣、服装、制扇行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料。《红楼梦》中有“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一说,官贾富商集聚的苏州,成就了苏州丝绸的悠久璀璨。1981年7月英国皇储查尔斯结婚,就选用了苏州东吴丝织厂生产的高级丝绸衣料“塔夫绸”作为结婚礼服的面料。
  苏州丝绸里是收藏着几多风情往事的,历史在苏州的绫罗绸缎里,伴着琵琶声娓娓道来。
  史料记载,为满足宫廷对丝绸的需求,自元代起,朝廷就在苏州设立织造局,专门为皇宫采办丝绸。明代由太监兼理织造,顺治年间建织造局,又名总织局,康熙年间改为织造衙门,亦称织造府或织造署,在江南设置了三处,苏州、南京、杭州各一处。苏州织造署与江宁、杭州织造署并称“江南三织造”。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织造署西侧建行宫,作为皇帝“南巡休憩之所”。原织造署规模宏敞,占地甚广,可惜咸丰十年(1860年)全部毁于兵火,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但未能恢复旧貌。
  清朝苏州织造署,坐落在带城桥下塘,现在是苏州第十中学校园。而织造署的旧衙门还完整地保留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康熙、乾隆的原始起居档案记载,康熙皇帝六次下江南到苏州,六次都住在苏州织造署;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到苏州,五次住在苏州织造署。
  清代的织造署,是一个特殊的官衙,是皇宫的外派机构,专门负责为皇室采办丝绸等生活用品。苏州织造署第一任织造是曹寅,他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红楼梦》中有不少地方提及苏州的人文风物,有红学专家认为,《红楼梦》 中叙述描写的宁国府,就有苏州织造署内西花园的影子。
  《红楼梦》 所描写的众多人物关系,也均始出自“江南三织造”: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舅祖李煦,曾先后担任苏州织造之职。曹寅的母亲孙氏来自于杭州织造孙文成的孙家,曹寅的妻子李氏来自于苏州织造李煦的李家。织造使曹寅之母曾为康熙帝的乳母,曹寅幼年也曾入宫陪康熙读书。康熙当了皇帝,就派了一个肥差给曹寅,让他到织造署当织造。曹寅在苏州只待了一年,过后就被转派到了南京。接替曹寅的是曹寅妻子的哥哥李煦,李煦在苏州任职,长达二十九年。杭州的织造姓孙,也是曹寅的亲戚。古代官场的这种相互联姻彼此照应,不禁让人想起《红楼梦》 里的一句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今天我们见到的织造署旧址,是乾隆时候的格局。1780年,乾隆70岁时第五次下江南。为了乾隆的这次南巡,苏州修整了织造署,在正寝宫前,从留园移来了太湖石瑞云峰。今天,瑞云峰还矗立在十中西花园,为江苏省重点保护文物。瑞云峰为我国著名的江南园林三大名石之一,是北宋末年“花石纲”遗物,产自太湖西山岛上的谢姑山,有“妍巧甲于江南”之美誉。
  南京与杭州的织造署早已荡然无存了,苏州织造署因为当年王谢长达在此办学,而得以保存。在这里,昔日为取悦皇上的丝竹琴音,今日已化为朗朗的书声了。
  故事很长纸太短,苏州丝绸与文学《红楼梦》的相关对接就到这里画上句号了。可是苏州丝绸却才翻开新的篇章。今年5月,中国丝绸品种传承与保护基地正式落户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这标志着国内首家丝绸品种基地在苏州诞生;7月,经国家档案局批复同意,中国丝绸档案馆落户苏州。丝绸是瑰宝,她不仅是苏州的,也是中国的。苏州丝绸历经沧海岁月积淀,定然彷如苏城“茉莉”活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