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主要特色

时间:2024年03月04日 浏览人次: 来源:

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从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中,华夏人民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称为华夏衣冠,又因汉朝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及光武中兴,汉朝的影响力达到鼎盛,“汉人”称谓由此产生,因此华夏衣冠在现代又被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衣、裳概念,历经周代的周礼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因推崇周礼制而趋向完善并普及。随后各朝代的汉服虽有局部变动,但其主要特征不变。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前襟向后掩)、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

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的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戴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帏帽、盖头的。

汉服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饰玉佩。在儒家思想的服饰观中,“以玉比德”是十分重要的观念,“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是古之君子以玉修身示德的佩玉习惯。《礼记•曲礼》中也说:“立则磐折垂佩。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意思是,站立时要像磐一样弯着身子,让身上挂的玉佩从两边垂于身前。如果君主站立时玉佩贴身,臣下就要身体前倾,让玉佩垂挂在身前;如果君主身体前倾,玉佩不再贴身,那么臣子就要深深弯腰弓身,使玉佩垂地。这就是儒家强调的尊卑有序,告诫人们应当根据自身地位的高低,而格外注意适合自己身份的姿势,下对上要极尽恭谨,随时检点,不能离开礼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