缂(kè,同:刻)丝(英文:k'o-ssu,意思是“用刀刻过的丝绸”)。缂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的欣赏装饰性丝织品。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缂丝的起源不晚于公元7世纪。早在我国汉魏时期就已经有了缂丝。流行于隋、唐,繁盛于宋代这一说法已经得到专家的认可。缂丝是一种以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采用通经回纬的方法织成的平纹织物:纬丝按照预先描绘的图案,不贯通全幅,用多把小梭子按图案色彩分别挖织,使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呈现一些断痕,类似刀刻的形象,这就是所谓“通经断纬”的织法。
2006年5月20日,苏州缂丝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缂丝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缂丝青碧山水图轴
清代缂丝山水 “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太上皇帝之宝”印
缂丝腰带
缂丝2
缂丝3
清缂丝人物画
清末月白缂丝竹石紧身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清顺治缂丝蓝地百寿蟒纹吉服袍料
清顺治缂丝明黄地八宝云龙纹吉服袍料
王玉祥作品
王玉祥《唐花》
明万历“衮服”
缂丝鹭立芦汀图轴故宫博物馆藏
缂丝头像
清代缂丝桌围2
清中期太平有象缂丝挂幅1
清中期太平有象缂丝挂幅2
清 缂丝龙袍整料
清 缂丝龙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