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工人 | 采桑养蚕遍地忙

时间:2022年03月07日 浏览人次: 来源: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一首汉代的乐府诗《陌上桑》,便将一位叫罗敷的年轻女子,挎着竹篮在城南外的桑林里采摘桑叶的情景描绘的栩栩如生。

而在当下,走进四川博物院,就能看到一件极其重要的文物——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这件文物1965年出土于成都百花潭公园,通体用金银嵌错出丰富多彩的图像,第一层的采桑图像,正描绘了一群身着长裙的妇女,在茂密的桑园内采摘桑叶的欢乐景象。

NEWS_BBF41AA5B0B9366F6E09B3403D8CF7E0.JPG

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 四川博物院藏

无独有偶,同样位于馆内的四川汉代陶石艺术馆中,在一批馆藏的四川汉代画像砖里,也有以在桑林里采桑为题材的画像砖。

NEWS_AB73601FF32A2A2D141E18CA20FF1693.JPG

桑园画像砖 四川博物院藏

说到古代四川地区的“打工人”,那采桑养蚕的确算得上是一个较为兴盛的工种。据了解。蜀地蚕桑业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蜀”之称谓,源于蚕桑业的兴起和发展。《释文》和《玉篇》说“蜀,桑中虫也”。蜀地之所以成为丝绸之乡,究其原因,与气候温和、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水源丰富等自然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蜀地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桑树。据说四川采桑养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相传,蜀国首位称王的人的,名叫蚕丛。而‘蜀’这一字甲骨文,看起来也像是一只蚕的形状。可以说,在古蜀时期,我们就有比较发达的养蚕技术和采桑的活动。”漫步在展有汉代桑园画像砖的展厅中,四川博物院讲解员王青青细细道来采桑活动在四川这片土地的历史。

而在文物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的图像中可以看到,妇女们梳着长辫,挽着高髻,身着长裙,有的站在桑树下用长钩做勾摘状,有的攀着桑树做采摘状。王青青也解释到,在采桑劳动中,有些女性会爬到树上面去采桑,然后把竹篮挂在树上,一边采一边往篮子中装桑叶。“你可以看到这件青铜器上,有的妇女就是攀爬到了树上的。”

NEWS_FFE8C4CF363DD84E27E9991313F4C5C9.JPG

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上的图像

至于为何会用女性形象来描摹采桑活动的画像?那自然是跟当时“打工人”的男女比例相关。“男耕女织”的形式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流传千年,所以从事丝织业的劳动者大多为女性。从始于周朝的亲蚕礼中,就能看到古代社会的男女分工。

“在周朝,采桑养蚕发展成为了一种礼制,那就是亲蚕礼。着是由皇后所主持,率领众嫔妃祭拜蚕神嫘祖、并采桑餵蚕,以鼓励国人勤於纺织的礼仪。与此相对的,是由皇帝所主持的先农礼,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从古代社会最高地位的两个人中,也能看出‘男耕女织’的分工。”王青青补充到。